第三章 摄政王的密令(1/2)

庚子年的腊月,离开白鹿原,秦海关带着刚出生就没了亲娘的孩子,踏上千里回家路。理。德国兵看他身材魁梧,以为是来寻仇的义和团,对准其胸口放了一枪。98式毛瑟步枪射出子弹,从他心脏与肺叶间的隔膜穿过。他距死神只差两毫米,当场不省人事。

等到秦海关醒来,鲜血流淌一地,幸亏是石匠,身强体壮,不然早已丧命。

不过,孩子不见了。

秦海关看到了两具女尸,都是被德国兵糟蹋后枪杀的。他的母山羊,一路从关中千里迢迢走来,充当小孩的奶妈,也被开枪射杀。想起孩子的出生、媳妇的死去,还有这一路艰难,秦海关痛哭流涕……为什么不好好留在西安,留在白鹿原,偏偏要跑回八国联军霸占的京城呢?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如此重要吗?

要不是有个意大利医生路过,秦海关当晚就会伤重而死。他在正阳门医院躺了两个月。年后开春,他到处寻觅丢失的儿子。他也去找过德国占领军,但一靠近,人家就拉枪栓了,终究没能寻到儿子的踪影。

这一年,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离开西安回京。他们最后一段路坐了火车,在八国联军的刺刀底下、袁世凯的北洋军的护卫下,“大摇大摆”地回了紫禁城。

秦海关也回到工匠村,他又娶了两房媳妇,先后病死,没留下一儿半女。慈禧太后重修陵寝,祖传御用的老匠人无可替代,内务府指令老秦进入地宫干活。

光绪三十四年,西历1908年冬天,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得年三十八岁,庙号德宗。次日,慈禧太后死于中南海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遗言:女人不可干政!这不是马后炮吗?

阴霾蔽日的冬天,老佛爷的葬礼上,有个荷兰记者拍下一组诡异照片――数千名杠夫抬着巨大的棺椁前往东陵。送葬队伍中有无数太监纸人,穿欧洲军装留辫子的骑兵也是纸人纸马,队列整齐,仿佛被赶尸匠操控。甚至有支纸糊的舰队,装备最先进的无畏舰。恍惚间大清已是世界军事强国,堪与英德法俄美日诸强争霸,最终付之一炬……

在空前绝后的葬礼进行的同时,数百公里外的西陵,光绪帝的崇陵也在加紧赶工。中国历代帝王年轻时就营造陵墓,万历皇帝二十岁出头就造定陵了。但光绪帝未能在生前修建陵寝。三岁溥仪已继承帝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弟,他哀叹兄长不幸的一生,想营造个体面的陵墓,还有镇守地宫千年永固的镇墓兽。

内务府大臣上奏,整个大清朝,能造出皇陵镇墓兽的工匠,仅剩秦海关一人。

身为世袭的皇家工匠,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秦海关却提出要面见摄政王。大臣说:“你是什么东西,也配见摄政王?”老秦横竖横说:“要么你杀了我吧,普天之下再也无人能造镇墓兽。”

“老虎食盆里敢伸脖儿的鸭子――你也敢嘴硬?”

话虽如此,内务府大臣还是服软了。万一镇墓兽造不成,或造了个不伦不类的冒牌货,摄政王必降罪于他。

那一年,摄政王载沣不过二十七岁,只因是三岁皇帝的亲爹,才当上了帝国的独裁者。大清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正在筹备,摄政王为各部大臣人选名单伤透脑筋,结果搞成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此为后话不提。

春日的午后,京城上空柳絮飘扬,载沣坐在醇亲王府私邸的西花厅内,竟有四月飞雪的错觉,昏昏欲睡的时刻,有个太监通报――两个朝廷钦犯押到了。

“什么?还是两个?孙文与黄兴都被抓获了?”

“不,王爷,是从太白山来的。”

太监尖厉的嗓子让载沣心生厌恶,但听到“太白山”三个字,便正襟危坐,强打精神。

少顷,两个朝廷钦犯被押到西花厅台阶下,竟然都是六七岁的小孩子,一男一女,面目清秀,长相酷似,多半是孪生兄妹,乍一看又像民间献祭的童男童女。

“就俩孩子?还朝廷钦犯?”

摄政王走到两个小孩面前,用扇子托起小女孩的下巴。那孩子竟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面对大清帝国的独裁者,毫不畏惧,反而摄魂夺魄般地注视着他。

载沣赶紧打开扇子,遮挡女童的目光,好像脸上要被她的目光扎出洞来。

老太监跪在旁边说:“王爷,这俩孩子,确是朝廷钦犯。可千万别被他们唬住了。狼崽子再小,也是狼的种!为捉拿这对孪生兄妹,已折损了不知多少银两与人马。”

“我知道,太白山嘛,都那么多年了,不用提醒!”摄政王板下面孔,扇子敲打太监的光溜溜的脑门,“不过嘛,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朝廷不惜一切代价要寻找的那个人,还是没下落吧?”

“王爷,您是说李先生的幼子?哎呀,听说是行动前就下山了,所以……”

“酒囊饭袋!”摄政王勃然大怒,真想把这太监拖出去剐了!他强行摁下火气,看着地上的一对双胞胎孩子说,“他俩该如何处置?”

“按律当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