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英卡的诅咒(三)(1/2)

李隆盛做了一个梦。[,见到你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的。”

如果罗布泊就是伊甸园,英卡确实是夏娃,但李隆盛不是亚当。

天亮了,村子一阵骚动,罗布人都往外走,好像出了什么大事?

欢乐如此短暂。

英卡穿好衣裙,梳好头发,跟李隆盛手牵着手。她并不忌讳两人的关系公开,还想向其他女孩宣誓对他的主权。

李隆盛看到十几峰骆驼进入村子,驼峰上的人们风尘仆仆,为首的竟是鄂尔多斯多罗小郡王。接着是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家维,最后是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

人群中的英卡,凝视骑在骆驼上的“欧罗巴人”――这个五十多岁的男子,竟跟妈妈所描述的爸爸很像。当年,爸爸离开罗布泊,留下一张照片,妈妈始终珍藏在身上,后来留给了女儿。英卡不会忘记这张面孔,即便老去了二十年。

其实,李隆盛很想跳起来冲入考古探险队,但看看身边的英卡,又羞愧地低头。

倏忽间,小郡王锐利的蒙古眼睛,如苍鹰抓住猎物:“李隆盛!”

无处可逃,斯文・赫定也看到了他。李隆盛尴尬地走到骆驼跟前,装作兴奋的样子,跟小郡王与王教授相拥。..

考古探险队在沙漠中迷路,走了七天七夜,终于来到罗布淖尔。

无需等待,也无需选择,李隆盛跨上骆驼,就当从未认识过英卡。

突然,英卡冲上来抓住他的裤腿:“你要走了?”

“对不起,这是我的工作。”李隆盛把头埋到驼峰里,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我本以为一辈子都走不出罗布泊,但我错了。”

唐朝大诗人元稹《莺莺传》中有一句“始乱之,终弃之。”古往今来,无数故事里都有这个梗。只不过,李隆盛与英卡刚开始就到了终点,未免也太匆匆了一点。

小郡王认出了英卡:“嘿!这不是海市蜃楼里的姑娘吗?”

斯文・赫定也看到了她。初升的太阳,在她的混血面孔上,撒下一层金色的光。似乎有些眼熟,好像一个人啊,二十年前……

他的心头一揪,不敢再看英卡的脸。考古队和骆驼补充完了水,他命令立即深入沙漠,寻找楼兰古城。

告别波光粼粼的罗布淖尔,斯文・赫定走在最前面,李隆盛紧跟在他身后,两个人都低着头,好像一旦这首歌想起,就会出大事儿,建议考古队立即折返罗布淖尔。

斯文・赫定勃然大怒,强迫大家继续前进,今晚务必在楼兰古城过夜。其实,他拒绝返回罗布人的村落,是不敢再看到英卡的脸。

瑞典人交替着用德语和英语说:“二十年前,900年3月28日,我在罗布泊探测,向导是个本地人,名叫阿尔迪克,他想找到丢失的镐头,循着月光发现了佛塔和废墟――这就是楼兰。”

王家维教授说了一句大实话:“有时候,考古发掘就是偶然的幸运推动的。”

“阿尔迪克忘记了镐头是何等的幸运!否则,我绝不能回到这座古城,这个给亚洲中部古代史带来新光明的重要发现,至今也许不能完成。”斯文・赫定的这段话来自他的回忆录,“我在楼兰城中挖掘出了不计其数的宝藏,汉朝的五铢钱,汉晋的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犍陀罗风格艺术品。还有汉晋木简、纸质文……”

“赫定先生,在您走后不久,斯坦因也来到了楼兰,同样发掘了大量宝物和文。”

小郡王补充了一句,潜台词是――你们都是一丘之貉。

“楼兰有无尽的秘密和宝藏,就算我再来十次也未必挖得完。”瑞典大探险家丝毫没听懂蒙古王子的弦外之音,“我们要发扬欧洲人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前进!”

骆驼队再度穿过一片荒原,兜兜转转了整个白天,却没找到楼兰古城的影子。斯文・赫定与王家维不断核对地图,惊觉已在罗布泊的“大耳朵”地带绕了至少两圈。

迷路了?

恐慌感染了考古探险队,驼夫们纷纷交头接耳――骆驼是通人性的动物,那首楼兰古歌,仿佛催眠了骆驼的大脑,让这些动物迷失方向,甚至故意走往错误方向。

夕阳西下,大片白色的盐沼上,渐渐升起一片土黄色的森林。

“又是雅丹地貌?”

李隆盛喃喃自语,“雅丹”出自新疆本地语言,意为陡壁的小山包。自从欧洲探险家来到罗布泊,就把这种地貌的命名带到全世界。

小郡王具有蒙古人的鹰眼视力,抓起望远镜调大倍数:“我的天呢,是一座城市!”

罗布泊中的城市?

一公里开外的荒野中,矗立一排巍峨的城墙,夹杂高大的佛塔、城楼,绝不是自然形成的雅丹地貌,而是一座古城遗址。

但在二十年前,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遗址,不过是一片废墟,没有这样完整的城墙。

瑞典探险家打了两个唿哨,仿佛命运再度垂青。震惊世界的大发现近在眼前,犹如约旦沙漠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