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楼兰古城(二)(1/2)

九色辄然一惊,鹿角如春天的花儿绽开,四周响起胡琴,胡箜篌、琵琶、五弦、忽雷、火不思……无数西域古乐器的声响,就如秦北洋在喀什噶尔或叶尔羌听到过的本地歌舞,热闹、神秘而悠远。◢

接着人声鼎沸,仿佛置身于一座超级大巴扎,还有骆驼与骏马的嘶鸣,不时响起围观表演的掌声,姑娘们唱起各个民族语言的歌谣。

卡佳慌乱地注视四周,一团漆黑什么都见不到,犹如被关进一座废弃的电影院。

电影开场了。

原本的墓道两边,犹如拉开两道银幕。不知从什么角落,投射来电影放映般的光束。

他们看到一座活生生的城市,两千年前的西域,丝绸之路上的楼兰。

不仅有吐火罗血统的楼兰人,还有峨冠博带的汉人、来自祁连山与青藏高原的羌人、大草原上的匈奴人、信仰拜火教的河中粟特人、传递健陀罗文明的大月氏人、皮肤黝黑的天竺佛教僧人,甚至罗马帝国的战俘奴隶……

秦北洋茫然地站在两千年前的楼兰街道,看着四周熙熙攘攘,却无一个人注意到他?甚至有人从他的身体中间穿过,彼此却毫发无伤。

这些人都是鬼魂?

不,此时此刻,在两千年前的楼兰国,自己才是一个鬼魂。

卡佳也是,还有九色、幽神、俄国马,并不为这个时空的人们所见,更无法触摸。

一队身着汉朝衣冠的骑士飞奔而来,几乎直撞到秦北洋胸口。为首的汉人风尘仆仆,貌似生,腰间却佩着环首刀。

跨越戈壁而来的侍卫们,用最后的体力疾呼:“大汉使节,假司马,班超,拜谒鄯善王!”

班超?

这个彪炳青史的名字,秦北洋怎会陌生?“鄯善王”便是楼兰王。西汉时叫楼兰,东汉改名鄯善。

这一晚,楼兰城里,将要发生一件大事儿,也将是班超伟大事业的起点。

班超之父班彪,就是一位历史学家,曾为《史记》写后传。兄长班固,子承父业,奉诏修成《汉》。妹妹班昭,又在班固死后,奉诏入宫续修《汉》以至完成。

生在香门第的班超却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班超的梦想是丝绸之路。

他的“扛把子”。

小木是天生的盗墓贼,一天不掘墓就心里发慌,决定再干一桩大事儿。

这回该去哪儿呢?小时候,老爹教会他算卦,这也是土夫子的边缘技能,但对确定古墓方位,墓道口距离,甚至动手的良辰吉时都至关重要。盗墓不止是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需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达人情,乃至于经邦济世的人才,方能操此大业,否则不过是毛头小贼。按照二十世纪文明人的流行话来说,盗墓还得学习“德先生”与“赛先生”呢。

小木用周易算了一卦,结果竟在洛阳以西五千里……

不仅算出时间、地点、吉凶,甚至还能算出人名儿,最后得出两个字:班超。

从墓里带出的古中,他翻出了班超之名——东汉投笔从戎的大英雄,从洛阳出发远行五千里到西域,第一站便是楼兰所在的鄯善国。

楼兰。

小木的爷爷年轻时,曾经跟在左宗棠西征大军屁股后头,出了玉门关,在西域流窜盗墓,险些在楼兰古国的罗布淖尔丧命。

这是他的命中注定之地。

小木宣布了他的计划,招募自愿跟他去楼兰的后生们。有人害怕路远危险望而却步,也有人贪图传说中的无尽宝藏,哭着喊着要跟小木去冒险。

最后,他集齐了十二个小盗墓贼。

为什么都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不要经验丰富的老土夫子?因为年轻人单纯愿意拼命,老家伙们油滑贪婪而且自私,做得出落井下石卸磨杀驴的恶心事,要是盗墓团伙里出了这种内奸,很容易同归于尽。

此行万里迢迢,小木知道未必能活着回来。他将海女和两个孩子留下,代替自己统领盗墓村老小。

临行那日,亲娘送别儿郎,小媳妇送别新郎官,全村哭声一片。

海女泪水涟涟,两个原本姓欧阳的孩子,抱着小木的大腿,哭喊着“爸爸!爸爸!”

小木亲吻了海女的额头:“俺会活着回来的。”

说罢,他带着十二名年轻人,骑上十三匹骡子,暗藏快枪、铁镐、洛阳铲,告别盗墓村。

德国大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考证——洛阳才是丝绸之路真正的起点,经过西安、陇西河谷、河西走廊,过了明长城最西段的嘉峪关,西出玉门关,分为两条道儿。一条道往西北,通往哈密与吐鲁番,唐朝以后几乎唯一的通道。另一条道儿,沿着雪山北麓与疏勒河故道,往正西方向而行,便是当年班超前往楼兰的路。

小木和他的盗墓贼们,沿着两千年的丝绸之路走到这儿,别无选择,必须横渡荒凉无人的大漠。

把骡子换成骆驼,备足淡水与干粮,他们在罗布泊的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