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一十五章 向东开拓(1/4)

而在这时。>

大明当下一代吏部尚书,正在想着该怎么上天封神。>

想要封神,就得解决大明眼前新问题。>

现在大明经过二百年的治理,几次中兴成功。>

拓地数千里。>

将流民迁徙到边境。>

倒是国富民强。>

因为开拓了很多土地,然后又把那些百姓迁移过去。>

同时还修建了很多驰道,方便将土地守住。>

因此大大减少了土地兼并的矛盾。>

同时又增加了对富人收税。>

对穷人减税。>

富人出钱出粮,穷人出力出粮。>

以前的时候,这些管员们自然是没有这么强大的改革动力。>

面对这么多难事,肯定是得过且过。>

然后王朝就慢慢堕.落。>

从皇帝到尚书,再到下层将官,都是一样。>

只有少许有人雄心壮志,刷新朝廷,留名后世。>

但毕竟是少数。>

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有上天封神的巨大动力。>

这些从科举中出现的人精们,他们作为帝国最高的精英们,自然是爆发出了全部的力量。>

而且皇帝同样如此。>

为了长生,皇帝有几个不吃丹药的?>

为了迷信长生,皇帝连亲儿子都能处死。>

何况是支持这些大臣们改革?>

所以相对来说,改革派、奋进派、开拓派,他们的势力就变得更大了。>

他们才是主流。>

有问题要改,没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改。>

这就是他们的动力。>

总之就是没事也要折腾出事来。>

每个能成为二品侍郎以上的文官,一品总兵以上的武官,都有着开拓进取之心。>

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有相当大的机会上天封神。>

这几率比中举可高多了。>

要知道他们很多人都是一路从科举中杀出来的,封神就在上面,他们能不继续拼吗?>

所以他们也想着一个接一个跟着上去的。>

按照以往的规矩。>

如果说一件大功下来之后,大概足足有20多人能被上天封神。>

当然数目不一定。>

如果功劳足够多,或许能多达百人。>

这个数目很厉害了。>

要知道三年一次的进士也不过三百名。>

首功,可以封成一宫之主。>

类似于一个宫殿的主人,可以享受数十仙人的伺候。>

次功,可以封为一司之主,就是一个部门的主人。>

三功,一般就是其他人所得。>

只能作为神仆,可能就是洒扫仙童之类的。>

但也是长生不老。>

只是偶然要做点工。>

可以说这个封神比例已经很高。>

完完全全值得大家拼一拼。>

毕竟他们都从科举上拼出来的。>

科举比例,不比成神的比例也高。>

要知道金举人。>

很多人一考一辈子,你是和数十年的考生一起竞赛。>

而不是说和当届的考生竞赛。>

这是和后世最大的不同。>

虽然后世义务教育率高,竞争总人数高。>

但相对而言,竞争成功后的待遇差得太多太多了。>

封建时代,成为举人,那就是一步登天。>

后世考上2,也不能说一步登天。>

还得辛苦。>

而封建时代成为举人,如果没有进取心,只要还是王朝盛世,基本就能安享老爷之福了。>

当然封建时代医疗条件差,大部分老爷活不了太久。>

但只要运气不差,也有很多活到70,80的老爷们。>

因为没有压力,在县城里基本上就是士绅一流。>

只要不太倒霉,破家的县令,找不上门来。>

毕竟你还有同年,还有座师,不是孤立无援的。>

而且举人是一个省的秀才去考。>

一个省里数万秀才,只能考那么百十个举人。>

吏部尚书,想了又想。>

现在要谋取开拓之功的话,就需要筹备银两和兵丁。>

还要确定在哪个地方进行动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