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朱子熹
说话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绝大多数人都能说话,但并不是所有能说话的人都“会”说话。“能说话”是一门技术,而“会说话”则是一门艺术。常言道:“好话暖人赛春晖,恶语伤人不见血。” 那如何让自己“说好话”而不“讲恶语”呢?首先一点就是要知道一些说话的智慧。说话的智慧蕴藏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之中,自古有之,只是我们没有去留意和总结而已。在《弟子规》中就有这样的表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后汉书》中也提到过:“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因此,懂得说话的智慧才能会说话;说出让人暖心窝的舒服话,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与信任。 人生活在社会上,天天要进行人际交往,天天要说话。把话说好,是成功交际的前提。话说不好,不仅办不成事,而且一句不经意的冷言恶语还会让对方寒彻心扉,怀恨终生。 我们都知道,人脑被称为“宇宙中最复杂的机器”、“生物学上的超级电脑”。要想把话说得恰如其分,不被别人误会和曲解,首先要经过大脑这扇门的把关。同样的话有很多种说法,把话说得有品位,让人爱听,这就需要你在说话时务必先在大脑里思考一番,俗话讲“说话要过脑子”。所谓“过脑子”是指在自己的思维中明确一些原则,清楚地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一定不能说。例如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不要去谈,彼此不熟悉的人初次交谈应尽量找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做开场。英国人经常以“今天天气不错”作为谈话的开始,自然有它的道理。当然这些原则的确定一定要以谈话的对象为基础,“祝你长命百岁”是一句美好的吉祥话,但在一个老人99岁生日的宴会上,就不适合说这句话了。“过脑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助于说话人把意思表达明确,不至于产生歧义。有句老话儿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意” 实际上就是对你本意的曲解,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对方之所以会误解你的本意,是因为你没有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对方过多地关注了你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