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青莲剑歌

  大理寺名堂,夜已深,治安官狄仁杰仍旧端坐于厚重的堂案之后,但作为长安的治安官,狄仁杰已经养成深夜工作的习惯。寂静的夜让人的思绪更加顺畅而缜密,没有白天嘈杂的繁芜事务,才能静下心来处置更重要的事。

  手中的密信是用蜀地的神奇机关“青鸟”自遥远的西域楼兰传回,大唐与南方诸国向来修好,蜀地皇家的机关术,也有大唐城墙机关的影子,“青鸟”这种机关造物,和长安城墙的防御机关比起来,犹如蝼蚁大象。

  楼兰么,大唐军队的铁骑应该快要兵临城下了吧,不知好歹的楼兰王数次派兵无故骚扰长城边境。女帝对百官说,只有亮出獠牙,才知猛虎不可欺,让楼兰看看大唐的军威吧。

  女帝治国向来铁腕手段,君令一下,挥师西进。此次领兵的大将程咬金是个女帝陛下最为忠正善战的将领,恐怕不会让女帝陛下失望。

  再次细细端详密信,只有寥寥数语:李白,字太白,楼兰唐剑州人氏,幼聪慧而父母亡,曾在楼兰王室习剑,后游荡四方,历经西域金庭城、千窟城、玉城、都护府等重镇,后游历西北燕然之地,曾去王者峡谷西北之地昆仑山黄河源头,初到长安。

  治安官狄仁杰将密信凑到烛火上点燃,喃喃自语,看来和牡丹别院的人没有关系。

  将堂案上洒落的灰尘一丝不苟的抹去,文房四宝放在堂案右首,卷宗则放在堂案左首。大唐的治安官狄仁杰大人除了融入血液的推理断案能力,更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他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混乱,这种癖好后来演变为对待罪犯的苛刻,不要怀疑,狄仁杰大人会对任何在长安城犯下罪行的罪犯,实施大唐律法所规定的最严厉的处罚,他曾说过:“规矩,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除非你能修改大唐律法,否则,就要遵守大唐的规矩,长安的规矩。”

  这让他在朝堂上没有朋友,就连军中的热血汉子程咬金,也不屑与他交往,程咬金的理由粗鄙不堪,他曾毫不遮掩的在朝堂上对狄仁杰大人说:“俺和你尿不到一个壶里。”这曾让爱好面子的狄仁杰大人小小尴尬了一场。

  不过,即使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又能如何?这些脑满肠肥的官员,永远也理解不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没有了他治安官狄仁杰大人,不出一个月,长安城就会回到女帝登基之初,贪官污吏、流氓地痞、非法帮会,乌烟瘴气。

  狄仁杰收起纷乱的思绪,拿起堂案上一块巴掌大小似是人形的木头,精细的雕工让人惊讶,顷刻间眼睛鼻子嘴巴慢慢浮现,就在快要能够成形的时候,狄大人苦笑着摇摇头,收起刻刀,走到院中仰望明月,说道:“明天一定很精彩。”

  在王者大陆,想要成为强者,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魔道秘法,一是机关传承,一是魔种血脉。如果这三者都没有而成为了绝世强者,恐怕只有天纵之才才能做得到,而李白,恰恰没有魔道秘法,也没有机关传承,更显然,他并不像魔种后裔李元芳那样拥有魔种们的动物特征。

  摘星楼上与李十二娘一场较量,让李白的声名早已传遍长安,成了大家公认的强者,都说李十二娘当时未出一剑呢,如此剑法,在长安能够与之争锋的恐怕凤毛麟角。

  公孙家的以剑会友,仍在摘星楼。果然没出狄仁杰大人所料,今天不止是精彩,比精彩更让后来的长安居民津津乐道的,是今天的盛景。

  治安官狄仁杰身后跟着魔种后裔李元芳,早早登上了比邻摘星楼的鼓楼。鼓楼比摘星楼更高一筹,这可是狄大人亲自设计监督施工的长安内城城防建筑,两市一百零八坊共有同样的鼓楼三十六座,每座鼓楼设一个十二人值守小队,三十六座鼓楼共计一千二百九十六人,日夜巡视值守。

  而这一千二百九十六人,是从大唐十万铁骑中甄选出来聪慧善战之人,之后集中秘密训练,掌握鼓语旗语以及密令,长安城东发生的事情,旗语翻飞之际,讯息经由各个鼓楼之间传递,不消半刻已经传至城西。

  这也是治安官狄仁杰大人的得意之作,自此,长安城的宵小之辈再无所遁形。站在摘星楼上可以俯瞰长安,而站在鼓楼之上,可以俯瞰摘星楼。

  摘星楼下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江湖侠客、文人、百姓、商贩,不知是谁说的消息,百花苑的牡丹花杨玉环也要到摘星楼来,狄仁杰皱眉对魔种后裔李元芳悄悄吩咐了一句,回头看见果真是百花苑的花魁,那个来历不明的杨玉环,袅袅婷婷上了摘星楼。

  摘星楼上,已经密密麻麻站了三五十人,腰间挂着刀剑,看来都是冲着青莲剑来的江湖人,不过,也有例外,一个身段窈窕的娇美女子,那不是女帝陛下最为信任的校书上官婉儿么?她怎么会来摘星楼?狄仁杰目光炯炯,仿佛有所感应,那女子抬首朝鼓楼望来,展颜一笑。

  狄仁杰大人皱眉思索,女帝陛下,看来对长安城新来的那个年轻剑客李太白,甚是看重啊,这无端让向来不形于色的治安官心里隐隐生出些许烦闷,身后的魔种后裔李元芳分明看到治安官大人的眼角肌肉跳了三跳。

  那年轻剑客李太白依旧白衣胜雪,发黑如墨,站在人群中一言不发,身后站的是大诗人杜甫,哼,那诗人成了这年轻剑客的跟班了吗?这让治安官狄仁杰大人的烦闷又增加一层。

  但那李太白炽热的目光一直在公孙大娘手中的青莲剑上徘徊,他没注意到同样炽热的目光徘徊在自己身上,目光的主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玉手轻拂,琵琶声似高山流水,终于将李太白的目光拉回,看见美人眼波流转,李白莫名有些心慌。

  场中公孙大娘伴随琵琶声已翩翩起舞,青莲宝剑剑芒吞吐闪烁,翩若惊鸿,动如游龙。李白见公孙大娘剑势身形中时而出现浑脱舞,不禁想起曾教授自己浑脱舞的成吉思汗,胸中一股豪气,不吐不快,解下腰间青钢剑,轻拂剑身食指轻弹,宝剑发出呜呜铮鸣,和着琵琶声和公孙剑舞,弹剑作歌,歌声正是大诗人杜甫所写诗句:“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初始琵琶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清脆脆,剑舞亦是招式分明,婀娜多姿。随着李白弹剑作歌,剑声叮咚,歌声雄浑,豪气生发,渐渐将杨玉环琵琶声引得铿锵,曲调也由轻缓转为急速,后来便一发不可收,美人鼻尖渗出汗珠,但乐声却不得停,玉手拢捻抹挑,已不成自己所识的任何曲谱,嘈嘈切切如裂金石。

  场中公孙剑舞亦随琵琶声转为凌厉,剑势舞姿虽未变化,但无端端生出一些凌厉剑气,青莲剑剑芒忽强忽弱,变化无端,割得人脸生疼,人群不禁往外挪了三步。

  忽然李白仰天长啸,啸声高耸入云,响彻大半长安;公孙大娘一跃冲天,展出最后一个剑势;牡丹花魁杨玉环终于弹出最后一个音符;李白食指用力弹在剑身,宝剑同时发出龙吟凤鸣......

  不远处鼓楼中的治安官狄仁杰情不自禁轻轻拍起巴掌,鼓楼守卫均是目瞪口呆,良久耳边才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

  众人望向李白,目光复杂,江湖人士的艳羡、大诗人杜甫的钦佩、公孙大娘的惊讶、女帝校书上官婉儿的惊喜、还有牡丹花魁杨玉环的炽热复杂,一时让身处场中的李白有些无所适从。直到公孙大娘走到身前轻声说:“李公子,这一场,便叫做青莲剑歌吧。”

  婉儿转头望去,不远处鼓楼上已经没有了治安官狄仁杰大人的身影。

  长安城,自今日起,又多了一段传说。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