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欲上青天揽明月

  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改变,但癖好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月夜的大理寺名堂,治安官狄仁杰大人仍旧将堂案上洒落的灰尘一丝不苟的抹去,文房四宝放在堂案右首,卷宗则放在堂案左首。

  拿起一块木头,却迟迟没有下刀,前线传来消息,楼兰城破在即,只是仿佛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战事,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程咬金难道没发现,此次行军顺利得超乎寻常么?

  治安官已经将自己的疑虑和担心上报于女帝陛下,刺探军情,也是治安官分内职责。

  那个不安分的牡丹方士,依然没有调查出他真正的身份,魔种后裔的汇报让治安官冷笑不已,善于占卜的明世隐,自己曾说过会盯着他的。

  先朝太宗时期,偏爱次子晋王,届时太子乾担心储君之位,求助于世外方士,方士占卜的结果对太子乾不利,太子盛怒之下威胁要处死方士,可是当部下挥刀砍下,随着刀光消散,方士亦消失,地上却长出一株盛放的玫瑰来,方士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终,失德的太子乾谋逆暴露,太宗仁慈,仅仅废去其太子之位,将其流放至长城以外,长安城宫廷之内也流传出牡丹方士的传闻,为此,狄仁杰专门派人寻访曾经太子乾的部下,可是无一列外,当初太子被废流放后,所有的家眷、护兵、佣人不是死了就是消失,好像这世上从来都没有太子乾活过一样,而长安城的那方小院又栽满了牡丹,简直太巧合了。

  作为大唐的治安官,狄仁杰只相信证据、推理和判断,从不信巧合,他已经秘密派人前往长城以外,去找寻蛛丝马迹,再高明的伪装,也会留下痕迹。

  那个百花苑长乐坊的花魁杨玉环,那个教坊习舞的公孙离,我会盯着你们的。

  还有那个剑客李白,竟然拒绝入朝为官,拒绝了女帝,这是治安官没能想到的,可能女帝陛下还不想失去如此俊杰,竟然依然将青莲剑赐下,这让治安官心里极为不爽。

  狄大人搓搓脸庞,唉,千头万绪......明日,还是先送送远来的剑客李白吧。

  李白很不喜欢一些繁文缛节,但偏偏大诗人杜甫是个极为讲究章法的人。

  面见女帝次日,李白就准备启程回故乡楼兰,大诗人杜甫听闻后,特地将送行仪式摆在朱雀门前,几杯薄酒,一枝新柳,大诗人另外备了一些路上使的钱财。

  杜甫不但是个讲究章法的人,还是个有名的诗人,而有名的诗人身后最不缺的就是追随的文人,自从李白《将进酒》和《清平调词》三首问世,诗名在长安已隐隐有超越杜甫之势,听杜甫说,竟有人称自己为“诗仙”,这让李白受宠若惊,连呼不敢当。

  听闻“诗仙”即将离开长安远游,长安城的文人墨客今日大部分都到了朱雀门,据说文渊阁的那位老学究宋璟看了《将进酒》也要来相送,被部下告知女帝召见方才作罢。

  当李白来到朱雀门,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有些无奈,不过看见杜甫还有人群热切的目光,李白忽然有些感动。自己与他们素不相识,他们却当自己是知交好友,无非自己能写一些锦绣文章,既不能杀敌亦不能治国,这些不相识的文人,却把他当做大唐的楷模。

  他忽然有些明白女帝的话中深意,当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就该去承受多大的责任,为盛世能够延续,为后来的某日,另外一个像自己的年轻人来到长安,也能有今日朱雀门前离别相送。

  李白端起酒杯,环视众人:“太白短则半载,长则一年,定回长安与诸君痛饮摘星楼,赋诗三百篇!”

  李白看着众人热切的回应,一股热情自胸腹而发,穿肠过喉,让人双眸发花,李白赶紧低头饮酒,怕人看见。

  人群忽然散开,李白看见走来一人,那人虽然在笑,但眼睛里却没有一点笑意。

  身着官服,腰里斜插一支蓝色令牌,如果是朝堂之人就会一眼认出,这是女帝赐予大理寺的“正大光明令”,令牌刻有“正大光明”四字。当日女帝在朝堂赐下令牌时曾说:不论王公贵胄,犯了大唐律令,大理寺长官可持令牌先斩后奏。

  而背地里,百官称这哪是什么“正大光明令”,分明是“催命牌”!原来百官只是不喜与狄大人交往,自女帝赐下令牌之后,狄大人身前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场,身边八尺之内无人近前。也难怪,身为治安官,掌握大唐长安无数密探,手握“催命符”,狄大人如想找哪个官员的麻烦,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还好,没听过狄大人仗着手中权势欺过哪个官员,或者百姓。

  朱雀门前的长安众文人,虽然不认识令牌,但官服还是识得的,况且身后有一个大耳朵魔种跟班,长安城唯治安官狄大人独一份。

  看见治安官威严,众人不自觉闪出一条路来,热情好像比不过狄大人的官威,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狄大人鹰眼环视,哈哈一笑:“本官前来送别诗仙,不欢迎么?”

  李白有些疑惑,难道是女帝陛下派这治安官来给自己送行么?不过他很快推翻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女帝日理万机,自己不过是略有薄名的浪子游侠,怎么可能让一国之君派人相送呢?

  而且,来的这治安官不待众人答话,径自取一杯酒,来到自己跟前,用很不善的语气问了一个问题,让李白更加确信此人前来绝不是宫中授意。

  治安官斜眼问:“听说你拒绝了女帝陛下?”

  这人好似对自己有强烈的敌意,李白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笑着扬了扬手中青莲宝剑。

  治安官不以为意,附耳过来:“走吧,长安不欢迎你,拒绝女帝更是愚蠢,楼兰城破在即,或许还能来得及看一眼。”

  治安官话音才落,只觉得空气骤然一紧,身前身后仿若实质的剑气纵横穿梭,飞身急退到三丈外。

  剑客李白哈哈大笑,白衣黑发随着纵横的剑气起舞,语气中带着讥讽:“治安官,你小瞧了我,亦看低了女帝!”

  众人见李白身影冲天而起,宝剑龙吟时白影已至巍峨的朱雀门上方,剑气割裂城砖,在守卫的兵士还没来得及反应之前,李白已经站在原处,而杜甫身旁桌上的柳枝不知何时已到了李白手上。

  众人看见李白转身挥挥柳枝,身形一闪便已在百丈开外,隐隐传来豪放高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歌声渐渐不可听闻,众人恍然抬首,巍峨雄壮的朱雀门城墙上,七个大字剑意纵横,摄人心魄,欲上青天揽明月!

  治安官阻止了守卫欲以破坏长安建筑去追捕的建议,一众文人仅听闻摘星楼当日的青莲剑歌,今日李白宝剑再次出鞘,除了诗名,“剑仙”之名又一次传遍长安!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