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怀则
夫净土法门者。乃末世机缘出生死之要路。横截五道之舟航。一生彼处永无退转。以诸天身飞行自在。衣食自然得。预清净海众。常得见佛闻法速入圣位。无虎狼师子蚊虻蚤虱有情之恼。无寒热风雨无情之所煎熬。莲华化生寿命无量。既无生老病死等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世界。故我释迦如来欲令此土在迷众生。出离众苦开折伏之门。弥陀慈父示摄受之路。所以苦口叮咛殷勤告诫。偏赞净土普劝往生良由于此。是故西天此土圣贤道俗。回向发愿临终见佛得往生者。具载典记不可胜数。但下劣凡夫贪著粗弊色声甘心。流浪生死不求出离。譬如入城句当。若不预办安歇之处。至乎日暮无所栖泊。深可痛伤悲悼也。然而诸上善人。厌苦求乐发心念佛者多。知于境观者少。因引笔略书大概。庶使信乐之人。因此以得入道之门。不致徒劳苦行也初入道场当存想三宝。心生恳恻默发愿云。我与法界众生诸佛菩萨性体不二。但我与众生在迷。诸佛菩萨已悟。我今普为法界众生。求生安养净土。入是道场讽诵经文称念佛号。如补助仪。
作者:怀则
只一具字。弥显今宗以性具善。他师亦知具恶缘了。他皆莫测。是知今家性具之功。功在性恶。若无性恶必须破九界修恶显佛界性善。是为缘理断九。非今所论。故止观所明十乘妙观。观于阴等十境三障四魔。一一皆成圆妙三谛。此乃发心立行之体格。岂有圆顿更过于此。初心修观必先内心。故于三科拣却界入。复于五阴又除前四。的取识阴为所观境。如去丈就尺去尺就寸。是为总无明心。若就总明别即第六识。如伐树得根。灸病得穴。千枝百病自然消殒。若不入者然后历余一心例余阴入。乃至九境待发方观。不发不观莫不咸尔。方显九界三道修恶。当体即是性恶法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