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立金
“面对刘戡的十万追兵,毛泽东大喝一声:怕什么?就在这里竖块牌子,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  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毛泽东说:没什么了不起!它来无非是想丢掉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敌人发布通缉令,赏格出到一万大洋,要捉拿毛泽东。有人劝他赶快离开,毛泽东却说:我头上又没贴“毛泽东”三个字,他们哪能那么容易抓住我!”
作者:立金
为了宣传邓小平光辉战斗的一生,弘扬邓小平英勇顽强的精神,作者编著了这部纪实性作品。顾名思义,这部书是写“险”和“难”的,实际上邓小平的一生磨难多于惊险,即逆境、困境大于险境。《红色年轮·共和国领袖:险难中的邓小平》从邓小平留学之路开始,一直写到第三次复出,以大量的史实向读者展示邓小平一生中历经磨难的坎坷之途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其中有生活的艰辛、战地的惊险、事业的沉浮等情节动人的故事。通过邓小平一生中所遇到的险难,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曲折不凡的经历,而且还能透视出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轨迹。  《红色年轮·共和国领袖:险难中的邓小平》从邓小平留学之路开始,一直写到第三次复出,以大量的史实向读者展示邓小平一生中历经磨难的坎坷之途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其中有生活的艰辛、战地的惊险、事业的沉浮等情节动人的故事。通过邓小平一生中所遇到的险难,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曲折不凡的经历,而且还能透视出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轨迹。
作者:立金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岸英离开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年来,“毛岸英”这三个字镌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永不褪色,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看过许多研究和褒扬毛岸英的著作,但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书,这还是第一本。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过,多次为毛岸英烈士扫墓。他凭着对毛岸英的一种情感、对历史的一份责任,通过在朝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采访了不少志愿军老战士,搜集并研究了大量的相关史料,费时数载,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实文学,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这本书从一九五○年秋中央决策出兵,写到一九五九年春我去朝鲜扫墓,其中重点写了毛岸英赴朝前后一个多月的活动。尽管时间跨度不大,但作者以纪实的笔法,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朝鲜战场上毛岸英的真实生活,其中也适当夹叙了毛岸英赴朝前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事迹。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故事鲜为人知,的确是一本歌颂先烈、教育后人的好书。   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四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初,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岸英赴朝参战前后的生活与战斗我知之甚少。作者在书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切,故事生动,发人深思,催人泪下,我被书中的诸多情节所吸引、所感动、所振奋。看完这个书稿,不禁使我想起半个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想起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想起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数十万志愿军烈士。朝鲜的同志曾对我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志愿军烈士们的鲜血!”   岸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朝鲜半岛、威胁中国安全时,岸英主动请缨去朝鲜参战,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据说,岸英被安排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也不是他本人的意愿,他想到部队带兵打仗亲手消灭敌人,为此还托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帮他向彭老总说情。   岸英是一个勤学好问、刻苦自励的人。他去朝鲜时带了很多书,彭总的秘书张养吾说他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岸英利用防空时间,在敌机翅膀底下阅读了大量的美军资料,为彭德怀司令员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不少帮助。 岸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从不以伟人之子自居,时刻视自己为普通一兵,以至同车入朝的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任荣同志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地方干部;按当时规定团职干部应该吃小灶,他却和大伙儿一起在食堂吃大锅饭,吃粗粮;他工作积极主动,哪里有困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