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罗安圣
在我国,提到乡村的文化记忆,都绕不开农耕的苦难,也就是说,乡土叙事必然带有某种先天苦难的成分,在罗安圣偏远、落后而贫穷的家乡,对于苦难的叙述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集中地表现在母亲的身上,也表现在作者本人身上。看看这段文字就知道了:“那年月,家里人口多,口粮远远不够,开春后母亲带领我们姐弟六人执刀上山,将满山的柴草通通砍翻,待柴草晒干后放火一烧,烧山后的草木灰就是最好的底肥,稍稍薅松烧焦的土皮,满坡播撒下金黄色的小米种子。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只种不管长变短’,管理是极其辛苦的活儿,须待小米苗长到10公分、20公分、30公分时,分三次在烈日下将窜生的杂草逐棵连根拔掉,往往全家七、八口人齐出动,戴着斗笠,顶着烈日,蹲在陡峭的坡地上一棵棵的拔,一寸寸地往前移动,起早贪黑地干一整天还拔不完两吉坡地。有一次,久未劳作的我周末返家与母亲一起出征坡顶的小米地,中午时分竟抵不住烈日的炙烤,中暑晕倒了,差一点没滚下坡底,吓得母亲再也不敢拽我干这活了,却让我深深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