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行策
寶鏡三昧者。洞山親印於雲巖而密授曹山者也。洞下諸師恐屬流布。但於室中密授。以定宗旨。以防滲漏。自朱世英得之老僧。始獲傳於世。文有三百六十言。於中如離六爻偏正回互數語。為一篇之樞鈕。然祕藏幽扄難開物解。間有一二尊宿出其義意。又支離失旨。適以辱先宗而悞後學。近見人天眼目一書載五家宗旨。而洞宗譌舛滋多。豈非迷此本源三昧之故與。予友旅堂居士胡介見而傷之。屬予考正其義。既而居士謝世。予蘊諸懷者數年。一日偶因禪者勸請遂闔戶燒香三復遺言。覺三昧精義於重離一卦中層見疊出。因抽繹其緒作六種圖說以發明之。初一為總。後五為別。葢欲闡發幽微。非為世諦流布。知我罪我所不暇計也。予既慨古說紕繆。且不欲負旅堂之託。勉而述此。敢曰三昧本義。果如是乎。惟具眼者辨之。六種圖說者。寶鏡三昧圖說。正偏回互圖說。三疊分卦圖說。五變成位圖說。二喻顯法圖說。六爻攝義圖說。
作者:行策
事例-擇清淨廣廈。以為七堂。中奉彌陀聖像。懸諸華旛。然燈燒香。七日不。但以香光莊嚴。如法供養。不用蔬果讚吹等。堂中左右。各設長桌一張。亦用香爐供具嚴飾之。桌外各設坐椅四張。中央向佛設長桌一張。與左右桌齊。兩橫離一二尺許。可通出入。桌上供疏文一道。大爐一座。華燭供具。須令相稱。桌外放蒲墩四箇。左右近壁。若無禪牀。則多設坐位。以便隨班退坐。其同行淨侶。定十二人。分為三班。每班四人。首位司引磬。記持佛號。以千聲為度。次位司小魚。後二位司巡察。見班中昏散者警之。中央面佛。為第一班。近西一人為班首。即是七主。右邊東向。為第二班。近上一人為班首。左邊西向。為第三班。近下一人為班首。佛前上下兩長桌上。各置引磬小魚一副。用隨放桌上。凡七堂施設。須於隔宿。事事周備。同七緇素亦須隔日齊集。沐浴已。預請主七師。分班定位。教示演習。每班繞佛百聲。即歸位換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