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袾宏
《往生集》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集录我国与印度往生西方者,计分九类:(...
作者:袾宏
淨土之教。因地於法藏。肇端於韋提。開陳於禚惤讨髦
作者:袾宏
莲池禅师作《净土疑辨》,摧慢幢,破痴网,如闇得灯,如贫得宝,真渡苦海之慈航哉。即天台永明之论,未有若此之精切而著明者也。修净土者,最宜服膺。
作者:袾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袾宏
淨土資糧全集序-莊居士集古今淨土經論。擇要語類編之。而間附以己意。既成帙。踵門而告予曰。茲淨土資糧全集也。說者淨土著述。簡冊相望。盖篋有餘資。囊有餘糧矣。復何藉此。予曰不然。今夫遊萬里外。未聞厭資糧之多者。是故旅途而遭困乏。則文錢斗金。粒米廩粟。況夫以百千劫未歸之窮子。適十萬億難至之寶邦。何嫌乎功德法財之殷且富。披輿圖。問道路之頻煩耶。殊鄉僻邑。購一經一論。不勝其艱。使是編廣布。人得而讀之。一代時教。粗知其大端矣。雖然。不挾文錢。不齎粒米。如一念頃。生極樂國。世寧無是人乎。如是人前。說如是編。誠為贅語。苟不盡然。是編與淨土諸書並行。安知其無補云。
作者:袾宏
僧問沙門奚事。曰事道事。道孰為本。曰德行為本。僧云。甚矣。子之固也。利以慧入。鈍以福修。沙門者取慧焉足矣。德行奚為。予曰。先民有言。德行本也。又云。士之致遠者先器識。況無上菩提之妙道而可以受非其器乎哉。師子之乳。匪琉璃瓶貯之則裂。舉萬鈞之鼎而荷以一葉之舟。不顛趾而溺者幾希矣。今沙門稍才敏則攻訓詁業鉛槧如儒生。又上之則殘摭古德之機緣而逐聲響捕影跡。為明眼者笑。聽其言也超佛祖之先。稽其行也落凡庸之後。葢末法之獘極矣。予為此懼。集古善行。錄其要者。以十門羅之。何者。離俗染之僧。故清素居其首。清而不嚴。狂士之清也。攝身口意是諸佛教。故受之以嚴正。嚴正由師訓而成。師者人之模範也。故受之以尊師。親生而後師教。遺其親是忘本也。戒雖萬行以孝為宗。故受之以孝親。忠孝無二理。知有親不知有君。私也。一人有慶而我得優游於林泉。君恩莫大焉。故受之以忠君。忠盡於上交而惠乏於下及。則兼濟之道虧。故受之以慈物。慈近於愛。愛生著。出世之礙也。故受之以高尚。高尚非潔身長往而捨眾生也。欲其積厚而流光。故受之以遲重。遲重而端居無為。不可也。故受之以艱苦。勞而無功則苦難而退。因果不虗。故受之以感應終焉。十行修而德備。則任法之器也。地良矣而後佳種投。心醇矣而後至言入。無上菩提庶可希冀。不然。一鄙夫耳。人道未全焉知佛道。即使利根多慧。而慧彌多障彌重。將安用之。僧云。吾法一塵不立。十行何施。予曰。五蘊紛紜。四大叢沓。何無塵。僧云。四大本空。五蘊非有。予與一掌曰。學語之流如麻似粟。未在更道。僧無對。艴然而起。予笑曰。蔽面塵埃。子何不拭。慎之哉。毋升高不自卑。無妄談般若自取殃咎。無醉於虗名。修其德。殫其精誠。以致力於道。力極而心通。然後知不撥萬行不受一塵。終日不空終日不有。夫是之真慧。願吾子究心焉。予未聞道兼薄於德。今為此書。惟務救時獘而酬佛恩耳。明達之士苟不因人棄言。幸展轉以告夫禪者。
作者:袾宏
正集起於晉。止於宋元。自後無續之者。乃補入元季 國初得五師焉。而中峯本禪師。相傳今吳山雲居菴有師所著麻履尚存。然考之行狀誌銘。及與廣錄。曾無住持雲居之事。不敢徇俗增補。又正集中。國一欽禪師始末皆在雙徑。未見住武林西湖實跡。似為可刪。姑存之以俟再考。所補五師。雖一二誕生於元。而出世涅槃大都在洪永間。故獨以 國朝標之。嗣有作者。可更續云。
作者:袾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袾宏
雙童現瑞-晉。佛度跋陀羅。初於道場寺譯經。堂前池中。每二青衣童子從池中出。捧以香花。舉眾皆見。以此經久在龍宮。龍王慶感傳通。故為給侍。
作者:袾宏
瑜伽法門。皆從梵書字種起。出生一切廣大神變。普利有情。此本首列二十字。行者切須想純熟。方可登壇作法。其字結搆。均有天然軌則。不容毫髮差殊。查寶華原本。與竺乾體格。已未全合。後人翻刻。失之逾遠。今照龍藏。悉心考訂。其前三行。計十五字。均已改定。最後一行五字。尚有闕疑處。附贅數語。伏願高明之士。深探法海者。再為訂正。是所深幸 ◇音斡。若加◇則音鋄 ◇音耶。又音顏。顏與岩音相似。若加◇亦音顏 ◇音攞。亦音辣。原本作◇音藍。查明藏◇字多書作◇。其音藍者。未知何據 ◇音囉。若加◇則音覽 ◇音賀。又音哈。若加◇則音唅 又施食儀中。有◇音得囕二合。即是◇上加◇。學者應知。
« 1 2 »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