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通容
古佛應世。緜歷無窮。不可以周知而悉數也。近故譚賢劫。有千如來。暨于釋迦。但紀七佛。按長阿含經云。七佛精進力。放光滅暗冥。各各坐樹下。於中成正覺。又曼殊室利。為七佛祖師。金華善慧大士。登松山頂行道。感七佛引前。維摩接後。今之撰述。斷自七佛而下。
作者:通容
煸次┥疃U師曰。今之學者。未脫生死。病在甚麼處。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為師者之罪也。如漢高帝紿韓信而殺之。信雖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學者。言下脫生死。效在什麼處。效在偷心已死。然非學者自能爾。實為師者。鉗鎚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見侯景不動聲氣。而景之心。已枯竭無餘矣。諸方所說。非不美麗。要之如趙冒畫花。花雖逼真。而非真花也。
作者:通容
治有治統。雖典午奄有朔南。僅足為漢唐之閏位。道有道統。雖河汾擬經贊述。詎敢奸洙泗之見知。禪有禪統。即宗分五派。無非紹震旦之初燈。然不面證。一堂未許稱傳衣之法嗣。乃有承虗接響。偶以私淑因而暗易呂嬴甚者。赣癫俑辍B
作者:通容
百丈清規。統住持兩序各眾而言也。茲獨舉兩序者何以。清規為兩序提攝大綱。而立身行事之曲折細微。中間有未盡備也。葢兩序之設。為眾辦事。而交相肘臂。互作屏藩。以黼黻宗猷於可大可久。至若司帑庾。歷庶務。世出世間。靡不閑習。則後日者。據位稱師。臨眾馭物。亦必知繇來所恪守不易之規。可以仍舊習之。而明其有本。所成己或人。職此之故。識是意者。雖東西易位。不以班次崇卑為嫌。進退隨時。不以職分得失為計。各理其業。各安其居。上無厭心。下無異議。雍雍乎古儒歎以為三代威儀。僅見於此者。良有取爾也。迨今隆替相承。人情懈變。或執意自矜。或茫然忽略。或強弱異勢。黨與攻爭。或口舌是非。終年失睦。非惟有玷法席。抑且無補毗尼。用是摭其大綱。詳其細事。彙成條欵。目曰須知。知我罪我。我亦何辭焉。
作者:通容
五燈嚴統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遠門輩。各著書刊布。一明宗正譌。一摘欺說。一闢謬說。以共攻同抗。阻抑此書使勿行。約其三人之立意。予因仍舊典。以天皇天王兩人。歸於青原南嶽派下。遂鼓予改易龍藏。是無君之。顧此可勝惜其昏且惑也。殊不知予所宗者。有唐兩巨儒。丘玄素及符載公為二大禪師所作之文。以記其出處顛末。可金石之書。不刊之典。編於佛祖通載中。且通載一書。久入神京 皇藏我字函中。普天之下。靡不流通。所以古今皆祟尚其說。用以考據辨文。藉為定論。始明天王與天皇。各屬一宗。而涇渭從此得清也。三宜公見予因仍舊典不能深加博考。反予改易龍藏。是無君之。則汝以。龍藏中所存佛祖通載。亦不肯尊隆其說。而且東引西援。千言萬語。貶駁二公及古今諸大老公論。叱為偽且謬。呵為是邪是欺。不勝橫恣。略無忌憚。如此排訕。非惟不尊龍藏。亦且闢毀 俞旨。則無君之罪。又當何如耶。
相关搜索